學術不端文獻論文查重檢測系統(tǒng) 多語種 圖文 高校 期刊 職稱 查重 抄襲檢測系統(tǒng)
中國學術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(tǒng),支持本、碩、博各專業(yè)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 ! 支持“中國學術”驗證真?zhèn)?"期刊職稱AMLC/SMLC、本科PMLC、學術VIP5.3/TMLC2等軟件。
我曾把學術不端的危害性總結成五條罪狀。 其中一條是禍害科學,摧毀科學界和科學家以及社會的公信力;不僅如此,我認為更重要一點是,“學術不端”將會“亡天下”。 明末學者顧炎武曾把改朝換代稱之為滅國,而亡天下是說一個民族的精神倫理底線徹底淪喪:“仁義充塞,而至于率獸食人,人將相食,謂之亡天下。
學術不端行為在世界各國、各個歷史時期都曾經(jīng)發(fā)生過,現(xiàn)在也還發(fā)生著,但是像目前的中國這樣如此泛濫,以至于嚴重到快被稱為學術腐敗的地步,卻是罕見的。 其表現(xiàn)形式不僅在人數(shù)眾多、發(fā)生頻繁,機構多樣,而且表現(xiàn)在涉及范圍廣到了上至院士、教授、下至研究生、本科生的各個層面。
第一,區(qū)分學術不端和學術不當,對學術不端應當是零容忍,特別是一定要處理好一些有帽子的人和一些影響大的典型案例,一定要對有重大影響的典型案例進行實事求是、嚴肅的處理。 第二,要松綁名利之間的強關聯(lián)。 韓春雨發(fā)表這么一篇文章,馬上就當了省科協(xié)的副主席,很快又有了大量經(jīng)費,要蓋大的實驗室,結果別人重復不了,最后卻是不了了之。